主角是朱棡的小說《大明:開局內卷,我漁翁得利》是由作者“海鷗來了”創作的歷史腦洞著作,目前連載中,更新了164156字,最新章節第70章 槍在手,跟我走!。
一、作品簡介
強烈推薦熱門小說《大明:開局內卷,我漁翁得利》,這本小說的著作者是海鷗來了,主角是朱棡。主要講述了:南京紫禁城,御書房“咣噹”一聲響,朱棡剛被朱元璋拎進來,就見其一個反手將御書房大門緊閉,繼而面若寒霜的盯著自己,趕忙提醒道:“爹,君無戲言呀!”“這頓打已經記上了,您就算出爾反爾,也得等兒子抄不完那一……
二、書友評論
很好看,大明:開局內卷,我漁翁得利這本小說比有的分數高的小說還好看。是我喜歡看的小說。我看小說如果看不下去的話,基本上看不了幾篇就沒有翻閱的興致了,這本小說就越看越好看!加油海鷗來了作者大大,趕快更新!
三、作品賞析
南京紫禁城,御書房
“咣噹”一聲響,朱棡剛被朱元璋拎進來,就見其一個反手將御書房大門緊閉,繼而面若寒霜的盯著自己,趕忙提醒道:
“爹,君無戲言呀!”
“這頓打已經記上了,您就算出爾反爾,也得等兒子抄不完那一百遍《千字文》再說吧。”
朱元璋冷冷一哼:
“哼,咱是你爹,想什麼時候教訓你都是天經地義的,當然,你還是有坦白的機會的。”
“說,是何人指使你這樣做的?”
朱棡聞言,這才恍然,敢情是父皇的疑心病犯了。
也是,從朱元璋的角度出發,朱棡的所作所為是很奇怪,怎麼看都像是幕後有一隻黑手遠程操控,如若不然,那就是自家老三腦子有泡。
果不其然,在朱棡堅定不移的表示沒有任何人指使自己做這樣的事情後,朱元璋立馬用一種關愛智障的眼神看著他:
“所以,這真的是你一人而為?”
“可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你已經是大明朝的晉王了,想要什麼得不到,還需要去參加科舉嗎?”
朱棡當然不能說自己是為了掙那所謂的內卷點,只能給出一個還算恰當的理由:
“我這不是想讓爹您臉上有光嗎?”
朱元璋聽得雙目圓睜,從袖口掏出那份考卷,差一點沒忍住甩朱棡臉上:
“你特麼這樣子搞,咱臉上能有光?”
朱棡伸出手拿過考卷,默默的塞回朱元璋的袖口裡:
“所以爹您為什麼要拆穿我呢?”
朱元璋再度雙目圓睜:
“噢,還是咱的錯嘍?”
朱棡擺了擺手:
“兒臣絕無此意,只是爹您每次不都訓導我們,讓我們好好讀書,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嗎?”
“既如此,朝廷舉行科考,咱們老朱家要是出個狀元探花什麼的,爺爺奶奶墳上都得冒青煙呀!”
朱元璋牙齒咬得咯咯響:
“你特麼還有臉提你爺爺奶奶?”
“你爺爺奶奶要知道你用這樣的方式中了狀元探花,估計得從墳裡爬出來把你削一頓吧!”
朱棡肩膀一聳:
“不過在那之前,應該會先把您削一頓。”
“你個畜……”
朱元璋目眥欲裂,“嗖”的一聲就抽出了腰間的金帶,只不過“生”字還沒脫口,御書房外就傳來了急促的話聲:
“不好了陛下,一大批士子聚在東華門外,嚷嚷著科舉不公,想請您主持公道!”
朱元璋心中一沉,第一時間就看向了朱棡,朱棡亦是眉頭一皺,但旋即就搖了搖頭:
“不會呀,我又不在中舉者名單裡,爹,應該不關我的事。”
朱元璋眸光一閃,對呀,老三又沒登金榜,何況這事情只有李善長和宋濂知曉,他們倆是絕沒有那個膽子把咱家裡的醜事傳出去的,難道……哼!
“咯吱”一聲響,朱元璋推開御書房的大門,語氣不容置疑道:
“讓吏部和中書省的所有官員都過來,還有此次科舉所有考生的試卷,一份都不能缺,全都拿來,就鋪在這地上,給咱重新批!”
“是!”
朱棡見狀,默默的從御書房探出腦袋:
“爹,那您忙,我先走了。”
朱元璋面無表情:
“一百遍《千字文》抄完了?”
朱棡苦澀一笑,但這會兒,朱元璋儼然是動了真火,朱棡也不敢再生事端了,乖乖的趴在龍書案上抄起《千字文》。
第一遍還沒抄完,吏部和中書省的所有官員就相繼趕到,繼而齊唰唰的跪在御書房外,重新批起此次科舉的試卷來。
九月的天氣,饒是四季長春的應天府也已經有了些許涼意,可跪在地上批起試卷的官員們,卻是一個接一個汗如雨下。
即便是李善長和宋濂這樣的老臣,身子也微微發顫,雖然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但迎著朱元璋那冰冷的眼神,縱然是真的委屈也不敢訴說。
故而,整個御書房內外,只有朱元璋的怒吼聲連連響徹:
“砸了,砸了你們!”
“足足兩百三十一人的中舉者名單啊,竟然連一個北方士子都找不出來,咱的大明朝,只有半壁天下嗎?”
“你們把咱當成了什麼?你們視咱為何物?”
“李善長、宋濂,咱讓你們當此次科舉的主考官,這就是你們為人臣子,對咱這個人君的盡忠嗎?”
李善長和宋濂趕忙拱手告罪:
“陛下息怒,千錯萬錯,都是老臣的錯,可這兩百三十一人的中舉者名單,老臣敢對天盟誓,都是擇優錄取的呀!”
“臣宋濂也願以全家老小的性命發誓,絕沒有任何舞弊之事,陛下,臣是太子殿下的老師,我朝第一次科舉,老臣就算再喪心病狂,也絕不敢為了一己私利,玷汙了太子殿下的名聲吶!”
朱元璋雙眼微眯,沉聲道:
“既如此,為何名單上一個北方士子也沒有?”
此話一齣,李善長和宋濂皆啞口無言,雖然他們已經猜到這可能是巧合。
也就是這次科舉,北方士子的確一個能打的也沒有,當然,這也是情有可原。
在朱元璋創立大明朝之前,北方是戰火連年,就連保命都是一件稀罕事,哪還有閒心去讀書呢?
可問題是,巧合二字,說出去沒人信呀!
但刀怕對上鞘,就在朱棡抄寫《千字文》到第二十三遍時,重新批卷的結果出來了,跟中舉者名單是一模一樣,沒有一個人被落下,都是南方士子。
吏部的官員們見狀,全都鬆了一口氣,可朱元璋的眉頭卻是依舊緊皺。
當然,欣慰還是有的,最起碼沒有所謂的舞弊,李善長和宋濂還是規規矩矩辦差的。
可這樣的結果一旦公佈,北方士子信不信暫且兩說,但寒心卻是一定的,而大明立國才三年,百廢待興,正需四海人才相助呀!
李善長和宋濂看到朱元璋緊皺的眉頭,也是暗自悔恨,早知如此,他們就加幾個北方士子進金榜了,但,那時候誰能想到問題會出在這一遭呢?
尤其是……思及至此,倆老頭偷偷的看了一眼御書房內埋案抄寫《千字文》的朱棡,然後齊齊一嘆。
不錯,朱棡跟這事也有點關係,因為李善長和宋濂這段時間只顧著愁朱棡那份難以捉摸的試卷了,沒別的心思去考慮別的,否則以李善長的精明,他一定會加幾個北方士子進金榜的。
但現在金榜已經公佈,算是木已成舟,再多的補救,也是徒勞了!
無獨有偶,李善長和宋濂偷瞄朱棡時,朱棡也察覺到了這倆老頭的視線,本來是想袖手旁觀的,可想著適才在吏部,倆老頭那麼大年紀,還給自己當擋箭牌,也罷,就還了這個人情吧。
可還沒等朱棡出手,御書房外那跪了一地的官員中,就站起來兩個人,而這兩人,亦是“大名鼎鼎”。
此刻都為大明中書省參知政事,正是胡惟庸和楊憲。
小說《大明:開局內卷,我漁翁得利》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