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天下,從殺回前老丈人家開始》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歷史腦洞小說,作者“琅邪王”對於細節的描寫令人驚歎,小說文筆細膩,結構緊湊,描繪了一個關於秦昇的精彩故事。本書目前已經連載中,最新章節第71章 你想殺,他想逃,熱愛閱讀的你快來加入這場精彩的閱讀盛宴吧!
一、作品簡介
男女主人公叫秦昇的小說《一統天下,從殺回前老丈人家開始》是網絡作者琅邪王寫的一本書。主要講述了:江都城。江都宮。“竇賢,朕待你一向不薄,當初驍果軍只有四個郎將,朕任命你為其中之一。即使你們竇家投靠李淵,助李淵奪取了關中,朕也沒有因此牽連你,罷你的官,治你的罪。可你不思感恩,竟裹挾所部兵馬叛逃,你……
二、書友評論
三、作品賞析
江都城。
江都宮。
“竇賢,朕待你一向不薄,當初驍果軍只有四個郎將,朕任命你為其中之一。
即使你們竇家投靠李淵,助李淵奪取了關中,朕也沒有因此牽連你,罷你的官,治你的罪。
可你不思感恩,竟裹挾所部兵馬叛逃,你說你對得起朕的恩典嗎?”
寢殿門外,皇帝楊廣看著眼前上百名五花大綁的驍果兵,眼中的怒火幾乎噴薄而出,盛怒之下的咆哮更是聽得在場的一眾大臣和將士心驚膽寒,一個個都深深低下頭不敢說一句話。
竇賢自己就更不用說了,此刻跪在地上,目光惶恐,面色一陣慘白,嘴唇在不住哆嗦,半天也說不出一句話。
他們竇家與李家本就是姻親,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竇家迅速在關中響應,並積極協助李淵奪取了關中和長安。
作為回報,李淵在進封為大丞相和唐王之後,便大力重用竇家子弟,竇賢的祖父竇威更是被任命為大丞相府司錄參軍,參與制定朝廷典制,可謂是位高權重。
竇賢因為擔心受竇家連累,又想去投靠李淵博取富貴,便一直在暗中找機會逃回關中。
昨天夜裡他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帶著三百多名同樣思鄉心切的心腹趁夜離開江都城,逃往關中。
可他們沒逃出江都城多久,楊廣便知道了此事,震怒之下派出騎兵追趕,很快便追上竇賢等人,一番廝殺之後,將活著的一百多人押回江都宮見楊廣。
竇賢在楊廣身邊多年,深知他的狠辣無情,雖然知道自己今日難逃一死,可還是抱著一線希望為自己辯解道:
“臣絕沒有背叛陛下的意思,只是陛下駕臨江都已經有一年零八個月,臣亦有一年零八個月沒見過自己的父母妻兒了,臣只想回關中見他們一面,絕無背叛陛下之心。”
此話一齣,在場不少大臣和將士面色都不由一陣黯然。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又何嘗不是快兩年沒有見過自己的家人了。
“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楊廣越聽越怒,指著竇賢的臉厲聲喝罵道:“朕就是考慮到你們驍果軍一個個在江都城過得孤苦,才將城中的寡婦和未嫁的女子配給你們為妻,好讓你們在江都城成家立業。
朕如此為你們著想,你們竟還要背棄朕而去,這與謀逆何異!”
竇賢聽出了楊廣話中的殺機,內心越發惶恐,只能不住磕頭求饒道:
“陛下明鑑,雖說陛下讓臣在江都成了家,可臣的父母俱在關中,臣只想給他們盡孝呀!”
“我看你回關中不是想盡孝,而是想讓竇家給你在李淵那裡謀一個好差事吧。”
聽到竇賢提到他的父母,再想起竇家對自己的背叛,楊廣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殺意,當即喚來一隊侍衛,指著竇賢等人厲聲道:
“將這些叛賊通通拖下去梟首,將他們的頭顱懸掛在高杆上,讓其他人好好看看,這就是背叛朕的下場!”
“陛下饒命呀,臣再不敢了!”
竇賢等人拼命求饒和掙扎,卻還是被侍衛們強行拖拽了出去。
在場的一眾大臣和將士雖然心有不忍,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為竇賢等人求情。
因為自從天下叛亂四起,尤其是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消息傳到江都之後,本就生性多疑的楊廣脾氣變得越發喜怒無常,整天疑神疑鬼,總覺得身邊的人會背叛他甚至害他,動輒就要殺人。
如今竇家附逆在前,竇賢叛逃在後,若此時誰敢為竇賢求情,豈不是嫌自己命太長了。
就連楊廣最為信任的內史侍郎虞世基也覺得楊廣得做法很是不妥,因為此舉無疑會加劇驍果軍中的恐慌,逼得更多人叛逃。
可一想到還是自己的小命要緊,他便下意識閉緊了自己的嘴巴。
而楊廣雖說已經將竇賢一干人等明正典刑,可內心卻感受不到一絲解恨,反而想到驍果軍中越演越烈的逃亡風潮,心情越發煩躁,便要在場的一眾大臣和將士各自散去,自己轉身回了寢殿。
大臣和將士們一時面面相覷,最終只能一個個懷著沉重的心情離去。
尤其是驍果軍的另外三名郎將元禮、趙元樞和馬文舉,他們親眼看著竇賢在自己面前被侍衛拖出去處死,心中難免湧起一陣兔死狐悲的悲哀。
只是當他們步履異常沉重走出宮門時,迎面卻被他們的頂頭上司司馬德戡攔住了去路。
司馬德戡看他們三人一個個愁眉不展的模樣,便知道他們是因為竇賢的事而心情不佳,便提議說今晚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要在自己府上宴請他和監門直閣裴虔通,要元禮三人跟自己去討幾杯酒水喝。
看著司馬德戡別有深意的目光,元禮三人便猜到今夜宇文府的宴席絕不是喝喝酒這麼簡單,卻還是一個個默默點了點頭,表示自己今晚必定準時赴約。
而其他大臣一個個心事重重低著頭走出宮門,根本沒有人注意到司馬德戡等人的異動。
這些大臣一齣宮便各自回自己的府邸了,根本沒有一個人去官署辦差。
倒不是他們一個個全都怠政,而是因為如今天下大亂,道路阻斷,地方上的公文和奏摺已經很難送到江都了。
地方上的公文送不過來,他們這些大臣自然無事可做,無差可辦,與其待在官署浪費一天時間,還不如回官署休息呢。
而楊廣對此卻是管都不管,畢竟他自己也早就不再上朝,終日躲在寢殿中跟蕭皇后和幾個嬪妃醉生夢死,藉此來麻痺自己。
只是今天他剛回寢殿沒喝上幾杯,蕭皇后便帶著一名宮女走進了寢殿。
看到蕭皇后進來,楊廣當即眯縫著眼衝她晃了晃手中的酒壺,略帶幾分酒意道:
“皇后你來得正好,過來陪朕喝兩杯。”
蕭皇后卻沒有如往常那般走過來拿起酒壺給楊廣斟酒,反而示意寢殿內的其他宮人都退出去,只留下自己帶來的那名宮女。
楊廣看在眼裡,雖然什麼也沒說,但心中卻是不由一沉,知道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
果不其然,蕭皇后在將其他宮人屏退之後,便沉聲對自己帶來的那名宮女道:
“現在這裡沒有其他人了,你立即將自己前幾天聽到的話原封不動告訴陛下。”
宮女怯生生看了楊廣一眼,隨即顫抖著聲音告訴他,說自己昨天晚上無意中聽到內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秉、符璽郎牛方裕、直長許弘仁、薛世良、城門郎唐奉義、醫正張愷、勳侍楊士覽等人密謀逃亡,她因為心中害怕一直不敢說,直到今天才敢將此事告訴了蕭皇后,蕭皇后知道此事事關重大,便親自帶著她來見楊廣。
“哐當”
可宮女的話還沒說完,楊廣手中的酒壺便重重摔到了地上,將蕭皇后和宮女都給狠狠嚇了一大跳,不敢再往下說一個字。
可楊廣並沒有喚來侍衛去將元敏等人抓來,反而紅著一雙眼睛瞪著宮女,怒氣衝衝呵斥道:
“這是你一個小小的宮女應該過問的事嗎?”
宮女嚇得說不出話,只能跪在地上不住磕頭告罪,祈求皇上饒自己一條小命。
蕭皇后有些看不下去,便用眼神示意宮女退下,隨即坐到楊廣身邊,重新給他倒了一杯酒,勸他消消氣,不要跟一個小小的宮女計較,以免傷了龍體。
楊廣一連喝了好幾杯酒,才感覺心中怒氣消散了不少,隨後扭頭看向一旁的蕭皇后,突然笑了笑道:
“外間有不少人算計我,不過我不失為長城公陳叔寶,你也不失為沈後。我們姑且只管享樂飲酒吧!”
蕭皇后一聽心中更是異常難受,因為當年就是楊廣揮師南下滅的南陳,當隋軍在南陳皇宮的一口枯井中拉起陳後主時,發現他竟跟自己的兩名寵妃張貴妃和孔貴嬪捆在一起,此事一時傳來笑談。
而楊廣聽說了此事之後對陳叔寶很是鄙夷,曾跟蕭皇后說自己將來即便是一死,絕不會做出如此不恥之事。
想不到才過去二十多年時間,楊廣就以陳叔寶自居了。
但她什麼都沒說,只是依舊一杯杯勸酒。
雖然她知道自己不該如此,但如今天下局勢已經糜爛到了這個地步,任誰來都挽救不了,與其讓自己夫君在清醒中痛苦,還不如讓他在醉酒中獲得片刻的安寧。
只是喝著喝著,楊廣突然隨手拿起旁邊的一面銅鏡,看著鏡中自己因沉迷酒色而變得憔悴的面龐,突然沒來由說了一句:
“好一個頭顱,該由誰斬下來?”
蕭皇后聞言面色不由一變,隨即顫抖著聲音問道:“陛下何出此言?”
楊廣卻突然哈哈一笑:
“貴賤苦樂循環更替,又有什麼好傷感的?”
蕭皇后聽完紅著眼不說話,只是掏出一方絲帕不住在擦拭眼淚。
楊廣看在眼裡,心中也很是不好受,隨即重重嘆了一口氣道:
“是我將父皇傳給我的大好江山糟踐成如此模樣,我死後無顏去見他,更無顏去見昭兒。”
聽夫君提到早逝的長子楊昭,蕭皇后便知道他是在擔憂自己的孫子楊侑,雖說自己心情同樣不好受,卻還是強忍著眼淚道:
“陛下不要多想,侑兒吉人天相,又有昭兒在天之靈的庇佑,一定能夠逢凶化吉,平安無事的。”
“但願如此!”
此刻楊廣心中又是後悔又是擔憂,後悔自己不該將孫兒楊侑留在長安,擔憂他如今的安危,忍不住又重重嘆了一口氣:
“自從長安傳出消息說他被李淵府上的一名叛臣擄走之後,至今了無音訊,也不知道如今是死是活。
若是他的有個什麼好歹,我們要如何跟昭兒的在天之靈交代呀。”
說到這裡,他的眼中突然閃過一絲期冀:
“若是李淵的那個叛臣能將侑兒帶來江都給朕,朕絕不會虧待他,不管他想要高官厚祿還是萬貫家財,朕都可以賞給他!”
蕭皇后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一杯接一杯勸楊廣飲酒。
或許只有將自己夫君真正灌醉,他才能獲得短暫的解脫。
小說《一統天下,從殺回前老丈人家開始》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