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大明一夜進入現代文明》這本歷史腦洞小說造成的玄念太多,給人看不夠的感覺。四千滷蛋雖然沒有過多華麗的詞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夠使之引人入勝,主角為何尊崇禎。喜歡歷史腦洞小說的書友可以一看,《科技革命,大明一夜進入現代文明》小說已經寫了166291字,目前連載中最新章節第 76 章 還讓袁崇煥任督師
一、作品簡介
經典小說科技革命,大明一夜進入現代文明推薦大家閱讀,本小說作者四千滷蛋是個網文大神,主角是何尊崇禎。主要講述了:“李若鏈,你給朕說說,這幾日都調查出了什麼?”李若鏈剛來到乾清宮,崇禎就迫不及待問道。“回陛下,那日在街市之人,臣已查清,那人是安陽侯家世子,何尊!”“什麼?安陽侯?”“沒錯,那日我一直跟蹤他,直到他……
二、書友評論
科技革命,大明一夜進入現代文明這本寫的太好了!像一部大作,書中細節滿滿,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全書貫穿了中華文化的倫理道德,也在一點點揭開人性的善良和卑劣。非常喜歡男女主,願他們的愛情永遠穿越下去,生生世世不分離。謝謝作者四千滷蛋!期盼著更多精彩故事!
三、作品賞析
“李若鏈,你給朕說說,這幾日都調查出了什麼?”
李若鏈剛來到乾清宮,崇禎就迫不及待問道。
“回陛下,那日在街市之人,臣已查清,那人是安陽侯家世子,何尊!”
“什麼?安陽侯?”
“沒錯,那日我一直跟蹤他,直到他進了京畿近郊的安陽侯府舊宅。”
“你都查清了?確認身份無疑?”
“臣確認無誤!”
崇禎明顯對這個答案感到驚詫。
他先前一直以為是什麼登徒浪子酒後隨口胡謅,只待錦衣衛查清即可將其凌遲處死。
如今竟牽扯到侯府世子!
雖然皇帝不會顧忌區區一個侯爵。
但誰知道其身後是否還有什麼朝中勢力捲入了進去。
看起來水很深啊。
如果是魏忠賢一黨妄圖作亂,牽連其中可就是整個朝廷了。
崇禎深吸口氣。
得先要搞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才好下手。
“那有查到他有與何人來往嗎?”
“何世子一直在宅邸深居簡出,除了大胡營的百姓,沒有與朝中人士來往的痕跡。”
“那這些百姓也沒有什麼異常嗎?”
“百姓都是長期居住於當地,臣調查後發現都是尋常人家。”
李若鏈又補充道:“據臣瞭解,這何世子一直以來都流連於勾欄青樓,無所事事,沒有一日不往花街柳巷去的。”
“只是這幾日有所特殊,一改往日作風,有些許異常之處。”
“有何異常?”
崇禎一聽也來了興趣。
“臣發現這幾日他都在田間勞作,在製作一種奇怪的裝備,像是用來農作物灌溉的。”
“大胡營的百姓現在都在用這種灌溉裝置,據臣打探到的消息,通過這種方法,以往用來澆一畝地的水,現在竟可以澆五畝地!”
李若鏈說罷便詳細描述自己所見,聽得崇禎嘖嘖稱奇。
這是什麼妖物。
不,神物!
簡簡單單的東西用來灌溉田地竟然有如此奇效。
不單崇禎感到驚訝。
連旁邊站著的王承恩也在瞪大了眼睛。
今日早朝時眾臣提及陝西重旱,治旱自然是要開源和節流。
既然老天不下雨,無法開源,那剩下的就只有節流了。
恰巧這個時候有這樣一套裝備,可以有效提升灌溉效率,那豈不是就可以有效緩解目前全國各地的災情?
崇禎眉頭也漸漸舒展開。
看來這個口無遮攔的妖人,還是會點有用的邪術的。
不過,這也不足以救贖他犯下的死罪。
“還有一事,臣發現侯爵府田地和大胡營的一些百姓,種了一種罕見的作物,其長勢不同於其他常見的麥子,枝杆更高,結果也更多。”
“所以臣也特意令人從農人手中購來一些,今日帶入宮內呈予陛下。”
李若鏈說罷從袖口掏出幾根細長之物,雙手呈上。
王承恩也是趕緊上前接了過去。
赫然就是那日何尊所見的玉米。
“這東西是啥?”
崇禎初看這長滿一層層粒狀物的東西,也是摸不著頭腦。
“據大胡營百姓所述,這種作物叫玉米,也是近幾年才開始有人在種。”
“既是作物,那這個東西能吃嗎?”
“回陛下,大胡營種植該物的百姓平時都是吃這個東西來飽腹的。”
“那這個東西比之尋常產量如何?”
“比尋常作物多產將近兩倍!”
什麼?
兩倍!
崇禎聽到這個數字也是激動得站了起來,就連桌上懸著的硃筆也被帶動著劇烈搖晃起來。
這是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大明現在人口接近兩萬萬,平時吃的都是麥和稻,且經常食不果腹。
那如果全國各地都推廣種植這個作物,產量翻倍的話,大明的人口豈不是會爆炸性地增長!
到那時何愁百姓會餓著,也不怕收不上稅來,更不用幹掏自己的錢貼補國庫的事情了。
崇禎高興地左右踱著步。
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突然又想到,為君者還是要儘量喜怒不形於色。
於是趕緊按捺住激動的心情。
他想了想,還是決定請工部的人來驗證一下。
“王承恩,宣工部尚書薛鳳翔覲見!”
“奴婢遵旨。”
六部衙門的辦公地點就在大明門兩側,離皇城倒也挺近。
不多時,薛鳳翔即趨步來到殿前。
“臣參見陛下!”
“薛卿,你知道這是何物嗎?”
崇禎言罷。
王承恩即將一玉盤端至薛鳳翔面前,而上面正放著一根玉米。
薛鳳翔拿起那根棒子,左瞧瞧右看看。
“老臣如果沒猜錯的話,這個應該叫玉米,是從番外來的作物,可用於人和家畜食用,也是近幾年才有我大明百姓播種。”
工部尚書畢竟見多識廣,對這奇異東西的來歷也是瞭然於胸。
“除了來歷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於這個玉米的嗎?”
“屯田司先前有報告,玉米這作物耐旱,所以在京畿和北直隸等地也較多人種植,聽說收成還挺好的。”
“那朕告訴你,它的收成可是普通作物的兩倍!”
“兩倍?這個臣沒有了解過,如果真是這樣,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個天大的好事啊!”
“除了這種神奇作物以外,朕還了解到一種灌溉設備,可以有效提升灌溉效率,李若鏈,你跟薛卿講講吧!”
李若鏈聞言也是將自己在大胡營看到的,何尊創造的那種精量滴灌裝置重新描述了一遍。
薛鳳翔聽到也是頻頻點頭稱奇。
“天佑大明啊!陛下,如有這種耐旱作物,再加上灌溉之法,相信百姓在這重旱之下也會有一線生機!”
“愛卿所言極是,朕打算在全國推廣這兩項東西,具體事情就由你們工部籌劃吧!”
但薛鳳翔此時卻面露難色,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
崇禎不悅地質問:“怎麼?你工部不樂意嗎?”
工部明知有這種作物,卻沒有及時上報。
身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本就讓崇禎很不爽。
如果不是他現在今日心情好,肯定會治他一個失職之罪!
“陛下恕罪!非臣不願意承擔此項重任,而是有更合適的人選,卻不在工部之中。”
薛鳳翔匍匐在地,埋頭請罪。
“此人是誰啊?竟連你工部尚書都要高看一眼。”
“此人乃按察司副使王象晉!”
“他有何特長之處?”
“此人擅長農藝,還旁通醫學,著有《群芳譜》一書,記載植物400餘種,是農學大家,實乃推廣此項工作的不二人選!”
崇禎思忖良久。
“我記得工部目前尚缺左侍郎一名,就由王象晉擔任吧,即日上任,負責此項農桑推廣改革之事,有不決之事,可直接面奏於朕!”
“另外,他所需的人與物,你們工部要給予一切方便,不可怠慢!”
“沒其他事就先行退下吧!”
“臣遵旨!”
薛鳳翔趕緊作揖行禮後離去。
既然從何尊那瞭解有這些神術奇物,不如就活學活用,正好可以解決一下目前遇到的難題。
不過他能提前預知天象災害,這個事情有點棘手,得當面找他盤問一番。
“李若鏈,你帶一隊人馬,去大胡營將那侯爵府世子帶來宮中,此人身上有太多的謎團,無法以常理度之,朕要一一盤問清楚!”
“微臣遵旨!”
李若鏈接旨後迅速退下。
“且慢!”
崇禎眉頭一皺。
突然覺得似有不妥,又將退至殿門口的李若鏈叫停下來。
“還是讓徐應元跟你走一趟吧,先以禮相待,如若有反抗之意,你們再見機行事!”
徐應元是崇禎信王府時期的太監總管,由他出面也是給足了重視。
小說《科技革命,大明一夜進入現代文明》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