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已完結小說《三國風雲錄:我縱遊天下看活史書》最新章節

最近非常火的穿越小說三國風雲錄:我縱遊天下看活史書講述了張謙之間一系列的故事,大神作者燻悟空對內容描寫跌宕起伏,故事情節為這部作品增色不少,《三國風雲錄:我縱遊天下看活史書》以580054字最新章節第269章 張謙無好計 一心使離間的連載中狀態呈現給大家,希望大家也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又名《回到三國當皇帝?不,我直接成聖》。

一、作品簡介

小說《三國風雲錄:我縱遊天下看活史書》推薦各位書友一讀,這本書的作者是燻悟空,主角是張謙。主要講述了:“敢問先生,何為‘格物’?”曹衝問道。“衝兒如今多大了?”張謙反問道。“弟子今年十二。”十二!那豈不是死亡倒計時?張謙想起室友講過一個笑話:一病人問醫生自己還能活多久,醫生說道:“五”。病人問:“五年……

三國風雲錄:我縱遊天下看活史書小說免費閱讀

二、書友評論

官渡之戰已經結束了,幫曹操打贏赤壁之戰差不多就能一統了,早點結束戰亂不好嗎,跑去幫一城的劉備,是感覺中原死的人太少還是咋的

作者立意非常高明,主角雖然沒有系統,但還是能通過自身能力改變歷史,卻不直接參與歷史大事件,沒有拘於俗套,而是以另一種視角講述了一個至少現在還能自洽的故事。
以作者的文筆,想必後面也不太可能會崩盤,希望能看到一本完整且有趣的書。

咳咳,這裡說兩句,看這邊書呢,我都感覺就是這樣的就跟大家想到差不多,但是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想法,所以啊,我也有不同的的看法,就是啊,一些方面呢做的不是很好,尤其是在更新和長度這一方面啊,這是一個大方面啊,要注意啊,好了,其他的也不多說,就到這裡。有請下一位!👏👏👏

我希望你能改輔助曹操,一來我愛死他了,二來改變一下歷史也不是不行。你能改我就會給五星奸笑

三、作品賞析

“敢問先生,何為‘格物’?”曹衝問道。

“衝兒如今多大了?”張謙反問道。

“弟子今年十二。”

十二!

那豈不是死亡倒計時?

張謙想起室友講過一個笑話:

一病人問醫生自己還能活多久,醫生說道:“五”。病人問:“五年?”醫生搖頭。病人再問:“五個月”,醫生搖頭。病人再欲問,醫生開口:“四”……

“身體可好?”張謙沒來由的問一句,讓曹衝有些不解。

“很好,衝兒常習武,最近甚至已經能騎馬。只是父親常出征在外,有時衝兒會思念得緊,導致茶不思飯不想。”

“衝兒仁孝!”曹操摸著曹衝的頭說道。

這麼會爭寵,難怪曹丕容不下你!張謙見到曹衝這麼會表現,心裡也是鬱悶極了。

這徒弟估計沒救了。

“可有讀《大學》?”張謙接著問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聽到張謙問起學問,曹衝張口就開始背。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背到這裡,曹衝眼前一亮,原來“格物”出自這裡。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張謙順著曹衝把下面一段背了出來,然後說道:“所以,今天我們先來‘格物致知’。”

“格物,最簡單的理解,便是觀察,推理,探究事物的運動變化;而致知,則是通過這種運動變化找到其中的規律從而豐富我們的知識,增長我們的智慧。”

張謙一邊說,一邊將下人帶來的銅器組裝在一起,兩邊各有一桶,上有蓋,兩蓋中間有孔,上用銅管相接,右邊銅管直接穿過銅桶。

沒錯,張謙做的便是一個簡單的蒸餾冷卻裝置,至於要乾的,當然是製作高濃度的白酒。

拼裝之後,張謙又向曹操說道:“曹公,可否取一罈酒,再取一些柴火,以及涼水過來。”

曹操一擺手,下人自然照辦。

而後,張謙又檢查了一下裝置,將管道銜接處用布條紮緊。將取來的酒倒入左邊桶內,其下點火,右邊桶放置稍低,使得銅管傾斜,桶內裝滿冷水。

緊接著,張謙命令下人在左邊桶下點燃小火,又取來一碗放置在右邊銅管下。

做完這一切,張謙指著銅桶說道:“現在,我們要格的第一件物品就是‘水’,水,我們都知道,冬天會結冰,置於太陽底下則會不斷減少,這是為什麼呢?”

“水冷卻便會結冰,受熱就會汽化,這是很明顯的道理,先生用‘大學’來解釋,是不是過於逞工炫巧?”曹植覺得徐庶這是在故弄玄虛。

“植公子已致知矣!”張謙沒有否則,反而對曹植投向了讚許的目光,接著說道:“不過在下還想說的再具體點。”

“世間之物,大抵可分為三類,固,液,氣。固體受熱液化,液體冷卻固化;液體受熱氣化,氣體冷卻液化,而這些就可以很好的解釋我們身邊的一些現象。”

“比如,我們常說,黃河之水自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那為何天上之水流不盡,東海之水永不滿呢?”張謙用鼓勵的眼神看了看小曹衝。

“那是因為水在流動的過程中,受到太陽的照射,氣化回到了天上,又在天上重新冷卻,以此形成了循環。”曹衝順著張謙的“理”很快就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曹操看著張謙教學這一幕,很是欣慰。他倒不是在乎這水從哪來,又往哪去的問題,只是看到張謙能夠從實際出發,激發曹衝思考,對他的教學態度很是滿意。

“可是,先生,您說的這些又有什麼用呢?”曹植再問道。

“植公子,‘有什麼用’已經不是格物致知的問題了,起碼已經是齊家治國的道理了,不過我倒可以給你舉個例子。”

張謙顯得極有耐心,畢竟第一天當人師父就被人問倒了,那是很可恥的。

“說有一將軍,深入沙漠,可是水車卻被敵軍給打破了,大軍深入無水的絕境,眾人探尋許久也只見很小一片草地,並無綠洲。這時將軍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眾人將長劍懸起,而後將頭盔置於劍的下方,第二日醒來,頭盔裡面果然裝滿了水。”

“幾位公子不妨想想,這其中是何道理?日後行軍打仗或有幫助。”

“丕兒,你曾隨為父出征宛城,那時我們便曾遇到無水的境況,你還記得那時為父是如何處理的嗎?”

“父親對手下將士說,前有梅林,甘酸可以解渴,故而將士皆捨命前進,終遇水源。”

(詳情見故事望梅止渴。)

“你說的沒錯,那是為父逼不得已而用之,行軍打戰,缺水遠比缺糧還要可怕,為父年前出征烏桓,一度陷入後勤無法保障的困境,所以今天先生說的道理至關重要,你們一定要認真思考。”

曹操其實對張謙說的也不感興趣,但是出於尊重,他不好過多幹擾,但眼下張謙舉的例子讓曹操明白,格物致知是門大學問,而張謙本人能以小見大,確實是個有大學問的人。

“孩兒知道了。”曹丕曹植曹衝三人皆拱手。

思考之時,曹植突然吸了吸鼻子,好濃的酒香啊!

這時,張謙也注意到出酒了,遂命令下人將火盆搬遠一些,畢竟溫度過了酒精的沸點,出的大多是酒精,要是完全沸騰了,那就是酒水混合物了,然後他本人又將右邊桶內的溫水換了,幸好此時天氣溫度已極低,否則還是要找一活水處避免酒蒸汽未能及時冷卻。

曹操此時也聞到了,不過他在自家孩子面前,還得裝作穩重一點,於是便開口。

“你等可有明白徐先生說的道理?”

小說《三國風雲錄:我縱遊天下看活史書》試讀結束!

繼續閱讀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