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國:我帶著曹操從零開始這書寫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歡,作者福健全粥把人物、場景寫活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小說主人公是蘇羽曹操,《人在三國:我帶著曹操從零開始》這本歷史古代 小說目前連載中,最新章節第81章 袁曹正式同盟,荀彧的親哥再當使者?,寫了164057字!
一、作品簡介
《人在三國:我帶著曹操從零開始》小說是網絡作者福健全粥的傾心力作,主角是蘇羽曹操。主要講述了:“玄德將軍,華雄麾下西涼鐵騎,乃是董卓斥重金打造的王牌部隊。”“此事,你知我知,文臺將軍自然也知。”“自古以來,正常作戰的情況下,步兵絕不可能是騎兵的對手,皆乃常識。”“既然如此,文臺將軍為了對付華雄……
二、書友評論
文章文采斐然,辭藻華美,語言補實,文筆清新,情感豐富,人物形象飽滿,條理清晰,結構層次分明,情節合理,跌宕起伏,描寫生動,引人入勝。希望人在三國:我帶著曹操從零開始後面與結尾更加精彩。
三、作品賞析
“玄德將軍,華雄麾下西涼鐵騎,乃是董卓斥重金打造的王牌部隊。”
“此事,你知我知,文臺將軍自然也知。”
“自古以來,正常作戰的情況下,步兵絕不可能是騎兵的對手,皆乃常識。”
“既然如此,文臺將軍為了對付華雄,又豈能按照尋常手段?”
蘇羽一席話,令劉備呆立當場,瞬間如遭雷劈!
別看現在的劉備已經初顯梟雄之姿,但他的作戰經驗卻並不豐富。
相較於早已成為沙場猛將的孫堅而言,劉備帶兵的次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且大多是跟隨公孫瓚出征,充當客將罷了。
因而,劉備判斷戰爭能否取勝,主要還是根據已有的常識。
諸如,騎兵剋制步兵,步兵在兵力相同的情況下不可能戰勝騎兵等常識。
但實際上,打仗真的只能看常識嗎?
顯然不是!
被蘇羽這麼一提醒,劉備很快感受到自己彷彿有些一葉障目,被所謂的常識所誤導。
見劉備漸漸上鉤,蘇羽笑道:
“文臺將軍乃是沙場猛將,交戰過的強軍,亦是不少。”
“想要對付華雄的西涼鐵騎,自然是要以己所長,克敵所短!”
“西涼鐵騎再強,難不成還能翻山越嶺,從低處向高處衝鋒?”
“文臺將軍只需把營帳駐紮在險要地帶,西涼鐵騎便失去了應有的戰力!”
“屆時,步兵對戰步兵,文臺將軍若是指揮得當,自然不會敗給華雄!”
“這……”
劉備倒吸了口涼氣,連連拱手道:
“多謝子翼賜教,備明悟了許多。”
蘇羽揮了揮手,打斷劉備,繼續補充道:
“其實,文臺將軍還有另一個華雄不具備的優勢!”
“玄德將軍想必也發現了,長沙距離酸棗數千裡之遠,想要跨過長江,消耗的糧草,絕對堪稱海量!”
“如此遙遠的距離,文臺將軍麾下的士卒精氣神卻依舊飽滿。”
“這足以說明,文臺將軍並不缺糧草。”
“但文臺將軍自身,並不具備太多耕田。他的糧草,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聞言,劉備驚的連連向後倒退了兩步!
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孫堅自個兒沒多少糧草,卻並不缺糧草。
這足以說明,站在孫堅背後的,是其他大勢力。
劉備此刻,雖然對天下大勢略知一二。
但對於各路諸侯之間的詳細瞭解,卻遠遠比不上熟知歷史的蘇羽。
仔細想想,劉備很快便有所明悟。
站在孫堅背後的,除了袁術,不可能再是其他人!
換言之,袁術正是孫堅的金主!
這裡說一個演義裡存在的常識性bug。
可能會有人感到疑惑,袁術演義裡不是瞧不起孫堅嗎,為啥會成為孫堅的金主?
(成為金主的原因,前文已經解釋過。)
孫堅很能打,袁術需要他和孫家軍作為僱傭兵替他打荊州,以及協助參加聯軍會盟。
另外,各路諸侯的糧草都是自管自的,不存在統一管轄的情況。
就憑各路諸侯之間的塑料關係,怎麼可能放心把糧草全部交給袁術管轄呢?
要知道,糧草可是命根子啊!
除了士兵,糧草便是戰爭裡最重要的東西。
因此,演義裡說袁術是聯軍的糧草總管,統一管轄各路諸侯攜帶的糧草,這個說法本身就存在bug。
因為大家不可能把自家辛辛苦苦搞來的糧草交給袁術統一管轄。
準確來說,袁術是聯軍監軍,地位相當於副盟主。
而袁術唯一能管的糧草,除了他自己的,就是孫堅的了。
原因則是他是孫堅的金主,孫堅的糧草,本身就是來源於袁術的供給。
這才是為何袁術斷孫堅糧草,孫堅軍隊立馬就沒糧食吃的原因。
本來孫堅軍隊的糧草就是來自袁術,袁術當然能斷。
……
但此刻,劉備並不知道這些彎彎道道。
他已經被蘇羽的一席話給矇住了雙眼,認為孫堅確實有很大的概率擊敗華雄!
忽然,蘇羽面露遺憾的嘆道:
“可惜我家主公麾下盡是些新募的雜兵,根本派不上用場。”
“不然,若是此戰能去支援文臺將軍,起碼能跟在文臺將軍身後混些戰功!”
“又或者,在華雄的退路上設置伏兵,一舉斬殺華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曹操麾下攏共就那麼點兵馬,這件事劉備是知道的。
但曹操沒兵,不代表公孫瓚沒兵啊!
公孫瓚麾下擁有白馬義從,實力強大。
也正是因為手上的軍隊強大,公孫瓚在原先的歷史上才有底氣和袁紹鏖戰九年之久!
若是能在孫堅擊敗華雄之後,設伏於華雄的必敗之路上……
劉備甚至已經不敢想象,拿下華雄的人頭之後,他們三兄弟的名望,將會上漲到一個怎樣的地步!
一時間,劉備心中火熱四起,如同熱鍋上的螞蚱似的,恨不得立馬跑去設伏幹掉華雄!
就連拉攏蘇羽之事,劉備都暫時決定往後放放。
畢竟,劉備是個實用主義者。
蘇羽人就在這兒,一時半會也不可能脫離聯軍。
但孫堅那邊,已經準備出發了。
萬一劉備去遲了,等他趕到戰場的時候,孫堅已經擊敗華雄,那劉備還拿啥混取戰功,乃至拿下華雄的人頭?
因此。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劉備向蘇羽告退後,立馬回往營帳,找關羽張飛議事,並打算向好師兄公孫瓚借取一部分兵馬,埋伏在華雄退往汜水關的必經之路上!
當然,這個時機,肯定得把握準了。
劉備的目標,是華雄的項上人頭!
殊不知,這只是蘇羽給他挖的大坑。
孫堅能打贏華雄嗎?
如果糧草充足,孫堅指揮得當,或許真的會贏。
但問題的關鍵就是,袁紹不可能讓袁術和孫堅和睦相處。
這場孫堅和華雄之戰,看起來是雙方的戰力對決!
實則,卻是袁紹和袁術之間的內鬥!
劉備帶兵去埋伏華雄。
真正等待他的,大概率不是“兵敗後”的華雄,而是全盛狀態下的華雄!
……
小說《人在三國:我帶著曹操從零開始》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