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作家“國寶幫幫主”編寫的《人在民國,靠撿漏文物發家致富》,小說主人公是曹子建,喜歡看都市腦洞類型小說的書友不要錯過,人在民國,靠撿漏文物發家致富小說最新章節第84章 仇英的春宮圖,已經寫了173723字。
一、作品簡介
《人在民國,靠撿漏文物發家致富》小說是網絡作者國寶幫幫主的傾心力作,主角是曹子建。主要講述了:雖然說,盛世古董,亂世金。民國這個亂世,卻是有些許不同。因為社會的動盪,很多沒有生存能力的清朝遺老遺少們需要變賣祖上留下的古玩來維持生活。加上新興的權力階層需要用一些有文化積澱的物品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
二、書友評論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角一直在攢錢,是準備給敵人當糧倉嗎?平平淡淡的有點像在喝清水
一般吧,感覺第一次穿過去到7天穿回來的劇情太長了。給人一種亂七八糟的,幾十章都沒寫到穿到現代。呃,達成系統最終目的也太遙遠了,遙遙無期的感覺。
這五星,我是給作者封頂評論洗的還算可以,但是我想問一下你說左七天又七天,那他這都過了十幾天了?
還雙插門呢,回不回了啊?
還從來沒有看見過往低價裡面降的,你這裡又不是癱子,你以為買菜呢呀
古色古香,完了韻味十足,絕對是精品中的精品,非常好,符合人物性格。大多數人都沒有降至算是,網文最近看見比較不錯的。
加油,作者好好寫,這絕對是一本可以爆火的,也許需要後力發作。
三、作品賞析
雖然說,盛世古董,亂世金。
民國這個亂世,卻是有些許不同。
因為社會的動盪,很多沒有生存能力的清朝遺老遺少們需要變賣祖上留下的古玩來維持生活。
加上新興的權力階層需要用一些有文化積澱的物品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
尤其是北洋政府。
大量的高官在短期頻繁變動,無論是誰走馬上任的第一件事都是買府邸,用收藏品來做裝飾。
加上國外對華國文化的垂涎,也使得大量的文物被搶奪或販賣到異國他鄉。
這就使得這一時期的古玩行業高度繁榮。
誕生了如琉璃廠,東四牌樓、東華門、炭兒衚衕等專業集中經營古玩的一條街。
“目前要做的,就是先了解當下的古玩市場行情。”曹子建心中這麼想著,就準備去琉璃廠逛逛。
畢竟這會的琉璃廠最具代表性。
幾百年的文化沉澱造就了琉璃廠古玩行業的高速發展。
加上1911年至1927年是京城古玩市場的“黃金時代”。
琉璃廠的古玩鋪迎來送往、異常熱鬧。
想到就去做,一直是曹子建做事的準則。
當即來到院中,準備出門。
只是曹子建剛打開院門,就聽到一陣馬蹄聲。
順著聲音來源處看去。
就見不遠處三個痞裡痞氣的男子正騎著三匹高頭大馬朝這而來。
為首的是一個三十多歲,戴著硬殼大簷帽,綴五角形帽徽,身穿藍色軍官制服,著高腰皮帶,腳上套著長筒靴的男子。
在他身後跟著的兩人,裝扮也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是,兩人的肩上都多扛了一把老套筒步槍。
在民國,是不禁槍的。
不僅不禁,當時的政府還鼓勵民間持槍。
這主要是因為,從清朝的時候,最低的一級只到縣級。
縣下面的鄉鎮,農村阿,都是沒有政府的。
哪個地方出了事,你去縣裡面報官,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當時鄉鎮農村都是組織民間力量自治。
要想保護自己就自己成立民團組織。
也就是自己村保護自己村。
政府也是鼓勵這樣的。
所以允許私人有槍保護自己。
這樣就給政府省了很多事。
雖然後面稍微正規了一點。
有槍可以,但是必須申請持槍證。
但為時已晚。
因為有槍,導致軍閥混亂,各種小軍閥,幾百支以上的軍事力量,以及還有大量的土匪。
正因如此,民國才這麼亂。
根據腦海中的記憶,曹子建認出了為首之人。
大帥府上的一名副官,王守軍。
雖說,大帥並不代表一種官銜。
但在這個年代,能被稱為”大帥”的,幾乎都是地位崇高者。
三匹馬在曹子建的院門口停下。
王守軍從馬上躍下,怒視著曹子建,道:“曹少,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居然戲耍到我頭上來了。”
這話讓曹子建有些懵。
因為記憶中,自己根本就沒戲耍對方的片段。
不等曹子建開口詢問,就見王守軍從馬褡褳裡取出一個畫筒,直接扔到了曹子建的跟前。
“還認得這畫筒嗎?”
曹子建舉目望去,發現在畫筒外刻著一個‘曹’字。
這不正是‘自己’前些天以三十塊大洋賣給對方的傳家寶。
“難道畫有問題?”這是曹子建心中升起的第一個念頭。
而王守軍的下一句話,也證明了他的猜測。
“為什麼將一幅印刷品當作你曹家的傳家寶賣給我?”
王守軍說這話時,眼中的怒火毫不掩飾。
大有一種,你今天不給我解釋清楚,那就怪不得我送你一程的意味。
“這被曹家視作傳家寶的書畫,怎麼可能是印刷品?”曹子建覺得,一定是其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至於哪裡出了問題,還得等他本人看過那幅畫才知道。
當即曹子建彎腰,撿起地上的畫筒,將其內用紅繩綁著的畫卷取出。
王守軍還以為曹子建是在檢查這畫有沒有被自己掉包,所以也沒阻止。
隨著畫卷被曹子建完全打開。
一幅水墨竹石圖出現在曹子建的眼前。
其上的竹,畫的特別傳神。
竹竿三倆,枝繁葉茂,清瘦俏勁,富有節氣,雜石而生,蒼勁豪邁。
畫上還有款識,鈐印,以及歷代藏家的印章。
不過,這幅畫的墨色過於單一,層次也不夠自然。
線條邊緣整齊的刻痕與手工書寫時水墨自然滲透暈散的效果也不一樣。
顏色和墨跡邊緣略顯刻板。
不同墨色之間有明顯的分割痕跡。
畫面很平,缺少質感,加墨的地方都是比較平面的。
這些,都在說明,這確實是一幅印刷品。
“奇怪,這行內人一眼就認定是印刷品的書畫,曹家作為古玩世家,怎麼可能看不出來?”曹子建心中疑惑。
忽然——
他想到了一種可能。
當即在畫上摸索了起來。
一番細摸之下,終於讓他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這畫裝裱的底襯有些過厚了。
當即,曹子建側過身子,故意擋住了王守軍的視線。
用指甲蓋在裝裱的邊部往裡面擠壓。
“果然,裝裱邊與字幅畫卷的厚度不對。”
“出現這種情況,就只有一個解釋,畫下還藏著一幅畫。”
“興許,底下的那幅畫才是曹家真正的傳家寶。”
小說《人在民國,靠撿漏文物發家致富》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