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召喚武將,我統帥千軍》中的人物設定很飽滿,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現的價值,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引出了朱佑儉關羽的故事,看點十足。《大明:召喚武將,我統帥千軍》這本連載中穿越小說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節第四百三十二章 朝天宮中 妖道再現,已經寫了878860字,喜歡看穿越小說的書友可以試試。這本書又名《大明:我崇禎要打爆全球》。
一、作品簡介
大明:召喚武將,我統帥千軍小說是作者通州小巴的傾心力作,主角是朱佑儉關羽。主要講述了:聽到朱佑儉要議論大清之事,大家臉色沉重了下來。唯獨錢謙益,一臉壯志凌雲。“陛下!這建奴不過蠻夷胡虜,我大明天軍一到,定將是所向披靡!陛下英明,關將軍神威,明軍必將再現鐵馬踏破聯營之景象!”朱佑儉冷笑了……
二、書友評論
可以抄家,抄出7000萬兩,最便宜的黃巾騎兵可以召喚出700萬,700萬大軍,是個狗都能打贏天下
書籍內容與簡介不符,說的暴兵,實際上就一直在水,一百章左右就沒有暴兵這個說法了,一直這跑那跑的
懂不懂啊愣寫 很強大的兩個大將戰鬥的關鍵時刻不能鳴金收兵 哪樣會害死人的
這種帶系統錢換東西的在明末,第一注意自身安全,第二取締利益階層,重打天下一次。說白了就是搶錢換兵馬,換治理人才
依託答辯,現在也處於斷更狀態,應該是跑了。把這些目錄和標題組合起來,說不定還可以變成一首詩。要說文采倒是像個出中的,書裡面主線副線分不清。
三、作品賞析
聽到朱佑儉要議論大清之事,大家臉色沉重了下來。
唯獨錢謙益,一臉壯志凌雲。
“陛下!這建奴不過蠻夷胡虜,我大明天軍一到,定將是所向披靡!陛下英明,關將軍神威,明軍必將再現鐵馬踏破聯營之景象!”
朱佑儉冷笑了一下,說道:“錢首,是否還記得薩爾滸?你的話,讓我想起當年有人建議神宗皇帝,犁庭掃穴,畢其功於一役,結果呢?越打這女真越強。現在,這大清已得蒙古,大明失去朝鮮,錢首,你說,這仗怎麼打?”
“這陛下,雖有困難,但微臣還是相信大明定然會消滅建奴的!”
“哈哈,錢卿果然義氣豪邁!那朕問你,就算是消滅了大清,這遼東誰人統御?當年蒙古成吉思汗攻金,窩闊臺滅金,金國上下殺的只有幾百戶了。這才幾百年,女真再起。朕自知不如成吉思汗,不如窩闊臺,錢愛卿,你覺得,這大清如何能徹底消滅?”
聽了朱佑儉的話,錢謙益臉紅著,低下頭沉默了。
錢謙益此時才發覺真正的問題所在,那就是這個崇禎,與之前的崇禎完全是兩個人。現在這個崇禎,怎麼看問題如此清晰、犀利?
看錢謙益老實了,朱佑儉繼續說:“如今,這大清必須穩住,倘若其襲擾邊塞,這內亂如何平定?朕,決不能再現賊寇被圍之時,卻又無奈調兵救遼東的情況了。”
在坐的大臣的腦子裡,立刻想起了洪承疇、盧像升等人。多年以來,多少次,闖賊被圍,眼看就要剿滅了,可是遼東戰起。朝廷只得抽調軍隊去遼東,拆東牆,補西牆。結果,李自成、張獻忠找個窟窿就鑽出來包圍。
大捷未捷,怎能不讓人扼腕嘆息!
“難道,陛下想求和?”錢謙益問道。
“求和?”朱佑儉冷笑道:“倘若之前,這女真人只稱王,朕說不定還會考慮求和。如今,這大清已經是黃衣稱朕,要與大明爭天下,是可忍孰不可忍!”
聽到朱佑儉的決心,剛才,一些大臣心中的隱憂便放下了。
讓這些臣子求和,從尊嚴和情感上,都是說不過去的。
“不過,現在與大清,不能像之前那樣主動出兵。遼東苦寒,薩爾滸一戰,明軍主力盡失。我大明沒有敗給努爾哈赤,而是寒冷的冬天和軍糧補給。所以.”
朱佑儉看向了於保和關壽。
關壽鳳目微合,手撫長髯,說道:“皇兄命我與於大人出兵宣大,就是要與蒙古、大清在中原之地,進行一場大戰,讓大清不敢輕易出兵襲擾。”
“御弟所言甚是。”
於保也是微笑點頭,看來皇帝想要用一場大勝,讓大清的勇士們見到大明旗幟之時,放慢一下進攻的腳步。
“於卿,周將軍收攏了多少火器和兵卒?”
“啟稟陛下,神機營以及造辦處之中,還有長短火器十萬把,其中可用的,還有三萬把,火藥、彈丸無數。另外,還有紅夷大炮六十門,其中四十門守在京城,另有二十門可用。神機營兵卒還有一萬,可以調動。”
“好,於卿,這些人,你都可以帶走,加上關將軍的一萬騎兵,你們現在就是我大明的主力軍隊了!”
朱佑儉此時,還有兩千多萬兩白銀,是賣剿賊債券和查抄陳演等官吏得來的。可他現在還不想把錢都花在召喚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錢。
“陛下放心,關將軍與我,定然不負陛下之託,保境安民,驅逐北虜。”
朱佑儉露出了會心一笑,兩個忠臣,一智一勇,這樣的黃金搭搭檔,保證所到之處,摧枯拉朽,無往不利。
“好,現在,還需要解決的就是這些流民了。”
錢謙益說道:“陛下,這流民就是糧食不足造成的。如今,就連太倉,也只有一些軍糧。這賑災之糧,難以維繫呀。”
他說的這個話,還是符合事實的。
朱佑儉則已經有辦法了,信心滿滿地說道。
“各位可知玉米、白薯?”
所有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不知道這兩樣東西。
軍機章京陳明遇說道:“臣在兩廣之地的時候,聽說過這兩樣東西。不過,據說這玉米和白薯,有毒,常吃,會得病的。”
朱佑儉笑道:“好,那就請陳愛卿辛苦一趟,從兩廣之地,弄來一些玉米、白薯來,分與大臣們食用。”
“陛下,這東西有毒呀!”陳明遇驚訝地說。
這玉米白薯之所以被說成有毒,那是因為此時的玉米、白薯,剛被引種到中國不久,對於新生事物,人們總是報以懷疑態度。玉米、白薯在中國的普遍引種,還要到清中期了。而玉米,尤其是白薯,是幾年之內,解決大明糧食問題最有效的辦法。
此時的大明,南種稻,北種黍、粟、麥、菽。風調雨順之年,一畝地能打幾百斤糧食。而一畝地的玉米,輕輕鬆鬆能打一千斤,白薯更是能打六、七千斤,年景好,一畝地白薯妥妥的一萬斤。而且,這白薯種植很簡單,瘠滷沙岡皆可生長。
有了玉米白薯,老百姓還缺沒糧食?弄點地瓜燒都行。只是此時,要想辦法推廣玉米和白薯的引種。
陳明遇有些猶豫,說道:“陛下這玉米白薯確實不宜食用呀!”
“哈哈,陳卿,莫要擔心,其實,朕是吃過的,你看,是不是這個樣子?”
說著,朱佑儉畫出了玉米和白薯的模樣。
“陛下所畫正是玉米白薯!難道陛下真的吃過?”
陳明遇非常驚訝,陛下何時見過此物呀。
“陳卿,朕不僅見過,吃過,還寫過一首玉米白薯的詩賦呢。”
說著,朱佑儉眼珠一轉,一首打油詩便說了出來。
紅心綠蔓遍山崗,
桂薪玉米甜糊秧,
得意迎風春夏曲,
勤耘農忙富比商。
“好詩!”
“好詩呀!”
幾位大臣拍手叫好,他們並非是溜鬚拍馬,而是他們都沒有想到,現在的崇禎不僅是性格沉穩起來,而且見識也長遠很多。
這麼一首還有點模樣的御製詩,讚美了玉米白薯,百姓定然放心大膽地種植這兩種作物。
這皇帝都愛吃的東西,能差嗎?
小說《大明:召喚武將,我統帥千軍》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