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滿朝奸臣,你讓我獨自根正苗紅?》小說全文在線試讀,《滿朝奸臣,你讓我獨自根正苗紅?》最新章節目錄

完整版穿越小說《滿朝奸臣,你讓我獨自根正苗紅?》,此文從發佈以來便得到了眾多讀者們的喜愛,可見作品質量優質,主角是司馬懿岳飛,是作者阿東正傳所寫的。《滿朝奸臣,你讓我獨自根正苗紅?》小說最新章節第279章 安然等待,已更新590086字,目前連載中,喜歡看穿越屬性小說的朋友們值得一看!這本書又名《司馬懿穿越秦檜》。

一、作品簡介

《滿朝奸臣,你讓我獨自根正苗紅?》是以司馬懿岳飛為男女主角的小說。主要講述了:慈寧殿。“臣老賊拜見官家,稍有來遲還望官家恕罪”司馬懿不知道為什麼,如今在私下裡稱陛下要稱官家,稱之為官家這樣才會顯得君臣更加的親近,這樣的稱呼也有著好多年的歷史了。反正大家在私下裡都是這樣稱呼的,他……

滿朝奸臣,你讓我獨自根正苗紅?小說免費閱讀

二、書友評論

作者筆下對趙構的描寫,比較新奇,沒有單一的把它的壞的地方寫出來,也有描述它的優點;對主角司馬懿的描寫也能寫出是司馬懿的感覺;從細枝末節也能看出,作者對這本書是有用心的,比如主角對趙構的稱呼以及對官職的描寫。現在能做到寫歷史同人文就去了解那一段歷史的作者已經不多了。就現在的內容而言,只需要把心理描寫的內容減少一點,就更加完美了。希望作者可以繼續努力。

Very good我是外國人,我很喜歡這本書。。我們中華文化真是太博大精深了。你細品

三、作品賞析

慈寧殿。

“臣老賊拜見官家,稍有來遲還望官家恕罪”

司馬懿不知道為什麼,如今在私下裡稱陛下要稱官家,稱之為官家這樣才會顯得君臣更加的親近,這樣的稱呼也有著好多年的歷史了。

反正大家在私下裡都是這樣稱呼的,他自然也不能搞特殊,搞特殊的人通常都難有什麼好下場,他對此是再清楚不過了。

“秦愛卿你可終於來了,免禮吧。”

坐於上位的大宋皇帝趙構,虛抬一手輕聲說道。

“謝官家。”

司馬懿應聲緩緩站起身來,他很詫異,他覺得這皇帝對他的態度似乎有些好的太過了,這很不正常。

比之當初曹魏皇帝曹叡,臨終託孤時的態度都還要好上許多。

而其中不一樣的是,曹叡的友好態度之下,藏著的全是刀刃,當時稍不注意就得落下個人頭落地的下場,與今日這般場景是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的。

或許是因為在曹魏帳下待得太久了的緣故,在司馬懿看來,這樣的寵愛對於一名臣子來說其實是非常之危險的。

這顯得太高調了,站得太高也就意味著關注的人越多,關注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出錯,到時候從高臺上摔下來可是沒那麼容易重新站起身來的。

所以司馬懿很疑惑,疑惑這般的寵愛究竟是從何而來呢,其中又隱藏著什麼樣兒的玄機在裡面呢。

趙構微笑著率先問道:“秦愛卿,如今與金人的和談進行到哪一步了,金人可否願意重新與我大宋息兵和議?”

“而且朕聽說秦愛卿最近在家中書房可是連續待了好幾日時光,不知可有想到什麼好的對策嗎?”

司馬懿聞言不禁心頭一震,他忽然又回憶起了些什麼,腦中不時浮現出大量畫面。

怪不得這皇帝如此寵愛於他…信任於這個老賊,原來是因為與金人和談的重任,全部都擔在了老賊的身上。

既然有大任擔在身上,其人自然就顯得重要了許多,如此皇帝對他的這般態度也就解釋得通了。

這一刻,司馬懿對眼前這個皇帝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認識。

只求偏安一隅,而不求光復我漢人榮光。

重用求和派之人,遇事不決,就先求和再說。

至於北伐收復失地什麼的,更是無從談起。

司馬懿對此只想說,你可真是我司馬懿服侍過的最差勁的一個皇帝了。

此時他的腦子轉得飛快,他在想接下來應該說些什麼來回答官家的問題。

是將殺老爺則和的事情說出去,還是找藉口暫做推辭等日後再說。

曾經司馬懿的老師管寧就教過他說:

“看《史記》時,可以將自己設想為其中的任何一人,亦可根據書中彼時、彼事、彼境而設想出任何謀略,也就是設身處地、易境而入。”

如此,司馬懿在面對任何事情時,常常把自己從腦袋裡分劈成數個分身,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立場來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深思熟慮,反覆權衡。

在這般思考過後,最後所想出來的對策都已相當周全、相當深刻、相當成熟了。

而這也是他司馬懿一生沒有輸過的秘訣所在,將所有情況都考慮到以後在做出的決定,又怎會出現大的問題呢,不出大問題又怎會輸呢。

於是司馬懿就站在眼前這個皇帝的視角上來,認真的反覆的開始思考當下所面對的這些問題。

為什麼官家他這麼急著想要議和,為什麼每次非得要金人兵臨城下了,他才想著要開始北伐,或者說他是被迫北伐還要貼切一些。

而且明明有的時候戰局還挺順利,完全可以再繼續打下去繼而收復中原,卻每次他又以各種理由讓前線的將士們退兵。

所以北伐的最終目的也都是以戰求和,這個委曲求全的總體戰略思想。

以戰求和….一般人怎麼會以這樣的方向來想問題呢,可真是讓人意外呢。

不過眨眼間的時間,司馬懿就暫時分析出來了兩個最為重要的原因。

第一是皇帝他被金人打怕了,那種幾乎是深入骨髓的畏懼。

真是可笑,後來司馬懿又突然想到這堂堂大宋皇帝,竟然都將朝堂搬到海上去了,日日夜夜就在船上待著,以免被金人所抓到,這真是常人做夢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呀。

另外就是皇帝得位不是很正的原因,按理來說,他身為第九子,想要輪到他來登基當這個皇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事情偏偏就是這麼蹊蹺且無常,來了一遭靖康恥,讓他有機會當上了這個皇帝。

眼前北方還被金人關著一個大宋名正言順的皇帝呢,也就是說,若是北伐成功將此皇帝救回來的話,那麼眼前這個皇帝的身份就會顯得極為的尷尬。

等救回來以後,這位子到底是讓還是不讓呢,若是不讓於禮不合,若是讓了又豈會甘心,就算心有甘卻命不保呀。

所以與其煩惱這些問題,不如直接不救,就保持當下的情況就最好了,割據東南也很快哉。

至於第二點嘛,便是在防止下面武將們做大。

這一點司馬懿很是熟悉,畢竟,曾經他在魏國時也是這樣做大的。

自打曹休曹真張郃死後,整個魏國除他以外,就很難有人能夠抗下領命的大旗了,正巧又碰上了諸葛亮北伐,由他坐鎮關西禦敵,這也是他掌兵的最好時機。

而他所採取的策略就是防守不出,因為當時的時機尚不成熟,並不是入蜀的最好時候。

就算是在正面戰場上打敗了諸葛亮,也很難有實力入蜀,可萬一若是輸了呢,那整個關西都有可能會淪陷,而他司馬懿自然也將落入深淵,此生再無翻盤之機會。

常言道,欲思勝先憂敗。

像這種贏了不賺輸了大虧的戰爭,又怎麼可能是他司馬懿能做得出來的事情呢。

更何況他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只要不輸,並一直保持兩軍僵持的現狀,那對於他司馬懿來說便是大勝,也是他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當然了,其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曹魏皇帝曹叡自己也沒能想到,他一青壯之人竟然會熬不過一個花甲之年的人吧。

這人生呀,就是這麼意外,如若不然的話,他司馬懿也不會想著發動什麼高平陵之變了。

再加上那曹爽昏招頻出,將越來越多的人推到了他的身邊,這若是不做點兒什麼事情的話,可真就是對不起他們了。

所以司馬懿非常明白理解此皇帝的顧慮,只要一個將領長期在外領兵作戰的話,就極為可能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到時候大宋所面臨的兵峰可就不僅僅是金人了。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個皇帝還是相當睿智英明的,並不是之前第一眼所看到的那麼昏庸無能,開拓不足但守成有餘。

雖說不能收復故土,但至少非常安全的保住了當下,他在這個皇帝位子也是坐得高枕無憂。

而且這皇帝還屢次遭到了兵變,心裡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想來若是沒有外部強敵壓力的話,他肯定都恨不得將軍隊全部給撤了。

或許在他的眼中,這些軍隊都是非常不安穩的因素,亦然成為了眼中釘肉中刺,這動不動就來一場兵變的,任誰來也受不了呀。

如此想來,當前他的這些所作所為都是顯得極為正常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問題是,我司馬懿乃是戴罪之身呀。

豈能同你一起在這一隅之地守成呢。

小說《滿朝奸臣,你讓我獨自根正苗紅?》試讀結束!

繼續閱讀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