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了兩款戰鬥機之後,心裡默默盤算著:“目前空軍的作戰體系還不夠完善,專用的電子戰飛機、預警機、偵察機都比較缺乏。”
“把這三個方面都補充完整了,那麼在短時間之內,就不需要再為海空軍的作戰能力操心了。”
想到這裡,王宇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到系統商城上。
沒過多久,就找到了一款先進的預警機。
這是一款名為“暴露者隱身預警”的預警機。
王宇心中暗暗稱奇,這種外觀的預警機還是第一次見到。
暴露者隱身預警機,翼展42米,機長17米,機高5.3米,最大起飛重量130噸。
機身表面採用先進的納米吸波材料塗層,這種塗層能夠吸收和散射多種頻段的雷達波。
使得飛機的RCS值在X波段雷達下低至0.0001平方米。
搭載了一部“天眸”量子有源相控陣雷達。
這部雷達採用了氮化鎵(GaN)材料製成的T/R組件,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效率。
雷達的探測距離在對戰鬥機目標時可達800千米。
對大型艦艇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1500千米。
雷達工作頻段覆蓋S波段到X波段,能夠同時跟蹤多達1000個空中目標和300個海上目標。
並且具備強大的抗干擾能力,採用了自適應波束形成技術和智能干擾抑制算法,能夠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下準確探測目標。
配備了“靈影”綜合電子戰系統。
該系統包括電子偵察、電子干擾和抗干擾等多種功能。
電子偵察設備能夠對周邊360度範圍內的電磁信號進行全頻段偵察。
迅速定位敵方的雷達、通信等電子設備的位置和工作參數。
電子干擾設備可以針對不同頻段和類型的威脅,發射高功率的干擾信號,對敵方的雷達、通信和導彈制導系統進行有效干擾。
同時,系統還具備自我保護功能,能夠及時發現並對抗敵方的電子戰攻擊。
採用了高速光纖網絡進行內部設備之間的通信。
裝備了“星鏈”高速數據鏈系統。
該數據鏈的傳輸速率高達10Gbps,能夠實現預警機與己方戰鬥機、艦艇、地面指揮中心等作戰單元之間的即時數據共享。
配備兩臺“渦扇 – 星影”高性能渦扇發動機。
飛機的巡航速度為0.8馬赫,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2馬赫。
採用了先進的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該系統具有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能夠根據飛行任務和環境自動調整飛機的飛行姿態和參數。
同時,它還具備故障診斷和冗餘備份功能,提高了飛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據當前的數據來看,這款預警機的性能絕對是領先世界水平十年以上的。
王宇沒有絲毫猶豫,當即購買了十架。
緊接著,王宇又開始尋找電子戰飛機。
很快,朱雀隱身電子戰飛機就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朱雀隱身電子戰飛機,翼展13.4米,機長20米,機高4.5米,最大起飛重量38噸。
機身表面塗覆多層納米吸波材料,這種材料對不同頻段雷達波均有良好吸收效果。
在S波段和X波段雷達下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分別低至0.001平方米。
發動機採用二元矢量噴口設計,噴口內部有特殊的紅外抑制結構。
通過將冷空氣引入噴口與高溫燃氣混合。
使飛機的紅外輻射強度降低80%以上,減少被紅外探測設備發現的幾率。
裝備“朱雀之眼”全頻譜電子偵察系統。
可偵察頻率範圍從100kHz – 40GHz,能夠在1500千米半徑範圍內對2000個以上電磁信號源進行高精度定位。
定位精度可達5米以內,可快速識別敵方雷達、通信、數據鏈等設備的類型、工作模式和參數。
配備“朱雀之翼”多功能電子干擾系統。
具備對敵方多種電子設備進行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的能力。
有源干擾功率在S波段可達100千瓦,在X波段可達80千瓦。
能夠同時對10個不同頻段的目標進行高強度干擾,干擾覆蓋範圍可達800千米半徑。
無源干擾方面,可釋放多種類型的干擾箔條和紅外誘餌,干擾彈投放裝置可在1秒內完成360度全方位投放。
擁有“朱雀之盾”電子防護系統。
該系統採用自適應抗干擾算法,能夠即時分析敵方干擾信號特徵並自動調整自身工作模式。
在遭受敵方強電子干擾時,可將自身電子設備受干擾概率降低至10%以下。
同時具備對敵方反輻射導彈的預警和干擾能力,預警距離可達200千米。
安裝兩臺“朱雀渦扇 – 1”高性能渦扇發動機。
飛機的巡航速度為1.8馬赫,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5馬赫。
具備自動飛行模式、手動備份模式和故障診斷功能。
自動飛行模式下可根據預設航線和任務要求精確飛行,飛行姿態控制精度在0.1度以內。
內部採用高速光纖網絡通信。
數據傳輸速率高達8Gbps,能夠保證飛機內部各個電子戰子系統之間的數據快速、準確傳輸,並且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
裝備“朱雀鏈”超高速保密數據鏈。
傳輸速率為8Gbps,可實現與己方預警機、戰鬥機、艦艇和地面指揮中心等作戰單元的即時數據共享。
通信距離最遠可達1500千米,數據鏈採用高級加密標準(AES)加密算法,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他仔細的閱讀著商品介紹,這款飛機的外觀跟朱雀5代機極為相似,就像是孿生兄弟一般。
但是,王宇深知,它們雖然外表相似,可內在卻有著很大的區別。
朱雀隱身電子戰飛機的電子戰系統比朱雀戰鬥機要強大得多。
畢竟朱雀戰鬥機主要是用於空戰,而這款則是專門為電子戰而設計的,用途完全不一樣。
王宇覺得這款飛機非常符合需求,於是購買了二十架。
很快,將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都購買妥當之後,王宇又將目光放在了偵察機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