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魏忠賢如今不能殺。”
朱由校搖頭道。
魏忠賢如今這剛幫他解決沿海市泊司的問題,讓朝廷每年能夠增加幾百萬稅收,要是現在殺了對方,會讓人寒心。
而且要是這個時候殺了魏忠賢,市泊司恐怕會再次被廢掉。
另外要是殺了魏忠賢,那他將要直面那些陰險狡詐道貌岸然的文官,他可不想看到那些噁心的傢伙。
“我沒讓你殺魏忠賢。”
朱由檢。
“不殺魏忠賢,難道殺顧秉謙?”
朱由校道。
說到這,他思考了一下,隨即不由得點了點頭,然後他說道:“顧秉謙是內閣首輔,分量不弱於魏忠賢,殺了對方,好像確實是能夠解決問題。
不過要是殺了他,魏忠賢將無法在掌控朝堂,到時候魏忠賢恐怕將會被文官給玩死,就如那劉瑾。”
魏忠賢能夠掌控朝堂,在朝堂翻雲覆雨,可不是因為他的權勢,而是有著顧秉謙這個內閣首輔輔助,兩人的配合就如同昔年的張居正和馮保。
不同的在於張居正馮保的組合,是以張居正為主,而顧秉謙和魏忠賢組合是魏忠賢為主
此外,不管是魏忠賢,還是顧秉謙都和張居正馮保相差巨大。
“用不著這麼大的官。”
朱由檢道。
“不用這麼大的官?”
朱由校聞言疑惑,隨即他道:“這官要是小了,可震懾不住朝堂,震壓不住那流言。”
他不是白痴,那流言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遍佈整個順天府,還直指他,必然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要不解決對方,不滿足對方,亦或者不震懾住對方,這件事是無法結束。
朱由檢笑道:“官職小,確實是難以震懾住他們,或者說是滿足他們的胃口,然罪責可以。
只需要隨便找個罪大惡極的官員,就說是他勾結建奴,引爆火藥庫,這才出現這場悲痛的災難。
然後下令將這官員處死,要是還有人說朝中有奸臣,那就查,查朝中還有誰是建奴的奸細,尤其是要查那說朝廷還有建奴奸細之人,問他是怎麼知曉朝中還有奸細,這種事情不管是東廠,還是錦衣衛,都有豐厚的經驗。
另外,為了更好的安撫百姓,可以讓東廠、錦衣衛在暗中散播謠言,說是這背後是建奴所為,是有人勾結建奴,原因是因為一月份,我們大明打敗了建奴,重創努爾哈赤,如今這是建奴的報復。”
這種甩鍋,仇恨轉移的處理方法在他前世很常見。
朱由校聞言神色一喜,這個方法好,誰要是敢說朝中還有奸臣,那他就是建奴的奸細。
朱由檢隨即神色凝重的說道:“這個替罪羊,一定要罪大惡極,勾結建奴的罪,可以不在意證據是否完整,然其它的罪責,必須要有完整的證據,可千萬別隨便拉一個人,否則一旦被人點破是被冤枉,那麼必將會遭受反噬,如果有可能,可以用閹黨的官員。”
雖然東林黨等黨派的官員沒多少是好東西,但萬一運氣不好,選中的那個傢伙就是個好官,那就不好了,因而用閹黨是最為保險。
“用閹黨的人。”
朱由校神色有些猶豫,不過他只是短暫的猶豫,然後道:“閹黨大都是貪官,用他們確實是最合適,而且他們仗著他們是閹黨,這些年貪汙了不少錢,禍害不少人,如今是時候讓他們為朝廷,為朕付出。”
朱由檢見朱由校沒有拒絕,然後他繼續道:“此外,為了保證火藥庫的安全,防止類似的事情再發生,火藥庫不能再建立在皇宮旁邊,而應該將其建造在人少的地方。”
“確實是不能再建造在皇宮旁邊,這火藥太危險了。”
朱由校點頭說道。
如今想到那一日可怕的爆炸,他都心有餘悸。
……
朱由校將魏忠賢叫來,然後將他的決定告知魏忠賢。
魏忠賢聞言要用他閹黨的人平定這次輿論,很是震驚不解,不過他沒有反對,而是說道:“奴婢一定會做好這件事。”
雖然這麼做,將會讓投靠他的那些官員感到不安,甚至是背叛他,但如今民間的輿論很嚴重,要是再不盡快解決,那麼到時候死的就是他。
“去吧。”
朱由校揮手道。
“是。”
魏忠賢告退。
……
東廠。
魏忠賢回到東廠,臉色十分的難看。
他沒有拒絕陛下,可不代表他就真的甘心認命。
違背?
不敢。
因而在他憤怒之後,他就讓人去找一個罪大惡極的閹黨官員,讓對方揹負一切罪名。
安排完之後,他讓殿內的人都離去,然後他看向他的乾兒子趙忠,道:“那方正化是什麼情況,還有,皇爺之前見了誰?”
雖然皇爺如今還用他,而且還是如以往一般的重用他,但他心中總是有股不安,感覺他的地位沒有以前那麼穩定,彷彿隨時都會被人給替換掉。
此外,皇爺之前還沒有應對辦法,如今轉眼間就有了辦法,讓他感覺很是驚異。
趙忠一臉諂媚的道:“回稟乾爹,根據我這幾日的調查得知,那方正化是因為身手不錯,這才被皇爺看上。
皇爺選擇這麼一個身手不錯的太監,想來是因為之前落水事件,方正化如今沒有擔任任何職務,如今對方主要職務是擔任皇爺的護衛,威脅不到乾爹您的位置。
皇爺之前見了信王殿下。”
“信王?”
魏忠賢疑惑。
趙忠道:“兒子打聽到的消息,皇爺見信王殿下是為了信王府的事情,年底,信王殿下就要搬出皇宮,搬去信王府。”
魏忠賢感覺事情應該沒這麼簡單,如何不簡單,他想不明白,隨即他問道:“信王殿下,最近可有什麼特別?”
“特別?”
趙忠想了想,然後道:“有,聽聞信王殿下最近一段時間,不再看四書五經,而是看道家典籍,而且聽聞信王殿下,在勖勤宮經常打坐修煉。”
“看道家典籍,打坐修煉,信王這是信了道教?”
魏忠賢低語。
雖然信王的變化,讓他感到意外,但他也沒有太過意外,自嘉靖爺之後,這大明皇室大都喜愛和崇尚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