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狼肉,顧小北忽悠老孃將松子和榛子也拿去賣。
此舉遭到顧曉茜的強烈反對,在顧小北誠心誠意的忽悠之下,小丫頭還是愉快的答應了。
不是顧小北不喜歡吃堅果,而是他有更好的選擇。
空間裡已經種了榛子,明天就可以第一次結果,吃“乾淨”的榛子不香嗎?
既然能種榛子,別的植物肯定也可以種,顧小北期盼著糧食和蔬菜水果自由。
他現在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手裡只有榛子和松子可以種,二是空間太小暫時只能種植一樣植物。
不過他不急,事情要一點一點來,不可能三章兩章就把事情都交代完。
每次趕集都有牲口拉車去鎮上,不願意走路的可以花錢坐車往返。
平時出門大多得腿兒著去,今天趕上大馬車拉人,馬車比牛車顛簸一些但速度快不少。
十幾裡的鄉村土路牛車要走將近一個小時,馬車半個小時就到了。
坐車每人一毛孩子不要錢,不過顧小北背了個大麻袋,所以一共“欠”了三毛錢。
一分錢沒有可不就得欠著嗎,這年頭欠錢很常見,你欠我我欠他,可以有效增進鄰里之間的打架幾率。
郭家溝、靠山屯還有其他幾個村子,都歸藏龍鎮藏龍公社管。
之所以名字起得這麼霸氣,據說是幾十年前盤踞在這一帶的一夥鬍子起得。
一夥土匪自認身具大帝之姿,他們就是龍王要下山,於是給這裡起名叫藏龍鎮。
後來,另一夥勢力更大的鬍子看他們不爽,把他們給滅了。
新鬍子覺得藏龍鎮名字不錯就沿用下來,再後來,這夥鬍子被剿了。
總之,戰亂年代東北算是匪患的重災區,天天你打我我打你倒黴的永遠都是百姓。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順著馬車走過的痕跡,一車人晃晃悠悠到了鎮裡。
郭蘭英很低調,全程沒和別人說話。
自以為這樣別人就“看不見”她,她爹孃那邊就不會知道她已經回到郭家溝。
其實她只是在自欺欺人,雖然郭蘭英把自己的臉遮住了,可顧小北和顧曉茜卻絲毫沒遮掩。
臨近幾個村屯互相嫁娶很常見,怎麼可能不認識她們。
兄妹倆一路上打打鬧鬧,同行的人樂的看熱鬧消磨時間,但沒人主動和郭蘭英搭話。
年紀大的人,都知道當年郭蘭英成親時和孃家鬧的很不愉快,見面有些尷尬於是假裝看不見。
年輕的和她又不熟,更不會主動和她攀談。
因此,郭蘭英成功“隱身”。
下了馬車,郭蘭英拉著顧小北趕緊離開,沒一會就消失在趕集的人群中。
2000年以後由於人口城市集中化,鄉鎮人口數量銳減,所以趕集的人越來越少。
再加上網購的快速發展,農民趕集的需求被進一步降低,這也讓鄉鎮集市進一步萎縮。
現在顧小北看到的大集,幾乎到了人擠人的地步。
如果忽略老百姓的穿著,這裡和他上輩子看到的農村大集差不多。
只是商販擺攤賣的東西有些單調,基本都是各種山貨和糧食。
還有大白菜、蘿蔔、土豆這類可以冬儲的蔬菜。
顧小北以為老孃和其他商販一樣,打算在這裡練攤,結果郭蘭英帶他來到一處外牆很高的宅院。
這裡四周都是民居,各種小路、衚衕四通八達,不熟悉路況的人很容易迷路。
大門口有個守門的“你誰呀?來幹嘛”?
守門的說話一點都不客氣,郭蘭英既沒生氣也沒害怕。
她知道這群人亦正亦邪,做的買賣就算不吃槍子可也差不多,根本瞧不上她們這點東西。
他們還算有原則,做買賣講究你情我願,算是在變相養市場。
當然了,也可能是利益不夠大,否則就不好說了。
“我找三爺,我爹是郭家溝郭懷禮和三爺認識”。
守門人看了看娘仨,擺手叫過來另一人替他守門,他則帶著顧小北幾人進院。
在這守門接到的客人無論買或賣,只要成交他們就有提成,輪流守門賺多賺少全靠運氣。
二進的院子,四周院牆上有好幾個門,這是做好隨時跑路的準備?
到了裡間正堂,有個看上去六七十歲的老頭,坐在太師椅上抽著菸袋鍋。
“三爺,這幾人找您”。
三爺點點頭,守門的出去繼續排隊“接客”。
“三爺,還記得我嗎,我是郭家溝郭蘭英”。
三爺嘿嘿一笑“蘭英丫頭,一晃好些年沒來了,你爹還好吧”。
“我爹前幾年傷到了,現在腿腳不太利索,別的還好”。
“嗯,今天來啥事,說吧”。
郭蘭英把麻袋拽過來打開“在山上弄了些山貨,麻煩三爺給報個價兒”。
三爺看了旁邊人一眼,過來兩個人開始驗貨、分類、稱重。
這些人看著不像正經人,但幹活確實麻利,可能是業術有專攻吧。
“三爺,狼肉45斤、榛子18斤、松子12斤,狼肉一般,榛子和松子質量不錯”。
三爺點點頭“狼肉不值錢一斤3毛,榛子5毛松子7毛”。
顧小北對現在的物價不太清楚,但他感覺價格有點低,所以看著郭蘭英自己沒說話。
郭蘭英也感覺價格有點低,可她不太好意思講價。
三爺看出郭蘭英的為難,但他沒生氣,反而笑呵呵的解釋。
“狼肉價格普遍只有豬肉的一半,至於榛子和松子,得運到南邊賣才值錢”。
“你們這點東西就算拿到外邊自己擺攤賣,價格差不多也就這樣”。
顧小北恍然大悟,他們這裡山多,到了季節幾乎隨便上哪座山都能採到榛子。
當然了,人工採的肯定不如松鼠和耗子蒐集的質量好,這點不得不服。
在原產地肯定賣不上價,可普通老百姓哪有本事把東西賣到外地去。
這倒不是三爺壓價,而是現在的南北交通走長途只有一條鐵路。
平均兩天發一次車,沒有逆天的關係根本就找不到車皮運貨。
不要想著靠郵局郵東西做買賣,雖然現在不是打擊投機倒把最嚴的時候,但郵東西是需要檢查包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