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墨不慌不忙,從懷中掏出一疊寫滿《論語簡注》的竹紙,遞給家丁:“煩請將此物轉交給公孫先生,先生自會見我。”
家丁狐疑地接過竹紙,轉身進府通報。不多時,府門大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快步走出,正是當世大儒公孫叔同。
“小友,快快請進!”公孫叔同熱情地招呼道,目光卻始終未離開趙墨手中的竹紙。
趙墨隨公孫叔同進入書房,只見四壁堆滿竹簡,几案上攤著半卷絹布。
還未等趙墨行禮完,公孫叔同便扶激動地抓著趙墨的胳膊,抖了抖手上的竹紙,迫不及待地問:“此物是何物?”
趙墨恭敬地回答:“回先生,此乃學生偶然所制竹紙,可代替竹簡和絹布記載典籍。”
公孫叔同愛惜地輕輕撫過紙面,仔細端詳趙墨謄抄的他所著的《論語簡注》。
見狀,趙墨又從懷中取出一沓嶄新的竹紙,含笑說道:“先生若有筆墨,不妨一試?”
公孫叔同立刻讓人取來了筆墨,親自提筆試寫,見字跡清晰如鐫,竟無半點暈染,頓時喜不自勝。
“妙哉!”他驚呼道,“竟比絹布還要好用!”
公孫叔同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連連追問:“此物造價幾何?可是你所制?如何製得?”
趙墨早已準備萬全,從容不迫地答道:“這竹紙成本低廉,取材便利,只用竹子或木屑即可。”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